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时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作用,扎实开展线上教学,积极回应学生关切,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创新“云端”教学方法,坚持“三用”即“用心、用情、用力”讲好思政课,切实做到了知识传授、价值引领和心理疏导的有机融合,保障了疫情期间在线授课的教学质量,让思政课从“云端”走入学生“心底”。
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云端授课也精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疫情防控期间,《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优选线上教学平台,充分发挥教学团队的作用,通过对教学环节精心设计,对教学方式积极探索,对教学内容切磋琢磨,在创新探索中实现了线上线下思政课教学的“实质等效”。
1.优化在线教学内容方式,增强思政教育的感染力
在线授课,关键是质量要“在线”。《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的教师们并没有因为线上教学客观条件不便而降低教学质量。除了自身不断“充电”,熟练掌握线上教学平台使用方法与技巧外,还合理设计教学方案,充分利用和发挥学习通、腾讯会议等网络平台的作用,课前及时发布课程信息、上传课件、组织学生签到;课中采用复习提问、重难点讲解、话题讨论,强化和巩固学习效果;课后通过发布主题讨论、辅导答疑等,不断优化整个教学环节和充实教学内容。在线教学过程中,教研室教师还注重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与历史和现实的密切关联,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影视资源,将理论教学与视频教学相结合,从单向的知识传授变为课堂授课、交流互动、阶段考核相结合,增强课堂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线上教学运行平稳有序,教学效果良好。
2. 讲出思政课的高度、深度与温度,增强教学针对性和时效性
结合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的专业实际、思想实际与知识需求,《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教师注重挖掘带有浓郁的“中医味儿”的教学案例,将近代以来中医发展历程、“名人与中医”等故事融入到中国近现代史的教学中,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医药自信教育做到水乳交融,既讲出了中医药院校思政课的深度与温度,也拉近了学生与思政课的距离,增强了认同感,更好地发挥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协同育人功能。
思政课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让学生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最新国内外形势、重点热点新闻等。这就要求我们把思政课教学和时政教育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增强思政课的时效性与理论高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及时地将习近平总书记在海南、在中国人民大学等地考察调研的重要讲话精神与课程教学内容相结合,组织学生收看“师生同上一堂冰雪思政大课”,将最新的时政热点融入到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3.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优势,不断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线上教学工作开展以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组织了多次线上集体备课,积极开展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协作共进的“传帮带”活动。通过教研室微信群,就教师们在授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展开充分的讨论,通过深入交流,厘清了教学思路,丰富了教学内容,把握好教学重难点,明确了努力方向,提升了教研室教师整体的教学水平。
二、《形势与政策》积极回应学生关切,教学互动精彩纷呈
形势与政策课程团队教师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回应学生关切,以小环节见大格局、以小故事见大担当、以小问题见大视野、以小课堂见大情怀,努力把《形势与政策》课打造成“金课”。
1. 精心制作教学课件,教学准备充分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善于把握“教”与“学”的关系。本课程根据《形势与政策》教学大纲,选取紧贴世情、国情的专题,通过丰富的图片及网络视频教学,并配合练习题,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线上教学之前在学习通平台上传本课程资源:教材、教学大纲、课件等。
2.完善课程教学设计,丰富教学内容
(1)教学环节层层紧扣:对于在之前网课中出现的“单声听讲”,我院教师积极打造在线思政课堂,线上线下“教”“学”相长;结合课程特点,上接天线,下接地气,充分发挥立德树人的作用;开展线上讨论,精准把握网络思政教育契机。
(2)教学互动精彩纷呈:把握学生的自主思维和情感体验,树立“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引导学生开展课堂交流与问题探究,注重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提升、价值养成。善用党领导人民抗击疫情的生动教材;扎实备课,以专业教师为标杆,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精彩讲课,要善用“网言微语”,更好地发挥课程“线上线下”的作用;科学评课,网络教学互动应了解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有助于学生解疑释难,培养理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